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土地制度改革系列之二:农业篇,土地政策展望与解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土地制度改革系列之二:农业篇,土地政策展望与解读

农林牧渔2013-09-06谢刚、刘启元、张俊宇、罗春鹏、叶倩瑜中泰证券最***
土地制度改革系列之二:农业篇,土地政策展望与解读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土地制度改革系列之二:农业篇 土地政策展望与解读 分析师 分析师 谢刚刘启元(宏观研究团队)S0740510120005张俊宇(农业研究团队)021-20315178罗春鹏(策略研究团队)xiegang@r.qlzq.com.cn 叶倩瑜(策略研究团队)2013年9月6日 投资要点  土地制度改革在中国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由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发达国家有较大不同,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导致中国土地管理制度已经不太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亟需改革。我们在土地制度改革系列之一(蓝图篇)全面梳理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本篇报告主要着眼于农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是自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之所以提出土地流转的变革,也是缘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实状况:(1)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2)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3)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 基于此,中央希望:(1)以土地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2)农民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提升农民的收入;(3)通过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来刺激内部需求,改变过分依赖出口贸易经济结构。  从国外经验来看。工业高速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均是催生土地改革的根本动力。从改革路径来看,产权界定是土地改革的首要环节,土地自由流转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载体:(1)在美国,清晰的产权界定与发达的土地交易市场为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虽然美国的农场数量减少,但是农场的经营规模却不断扩大,人均产出也持续上升;(2)与美国清晰的产权界定不一样,日本主要是通过立法规定对土地原本的所有制方式进行变革,在上个世纪实行土地改革的40年里,日本每公顷稻田的劳作时间下降了近88%,而产出却增加了34%。  当前,中国土地改革存在以下问题:(1)农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农民在现有的土地权利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打击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2)土地流转经营规模偏小,土地生产效率尚未出现显著提升;(3)土地交易市场不健全,信贷和保险市场尚不完善,导致土地流转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4)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流转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农民才会愿意放弃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土地流转市场。  对于国内土地改革的未来路径,我们判断:(1)土地流转驶入快车道。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的确权工作拟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完成,从而为即将开展的制度破局做准备;(2)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将逐步完善,包括耕地及建设用地的权属保障、土地流转市场进入主体的条件等;(3)相关配套的中介服务机制建立,包括土地流转中介和交易机构;(4)提供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扶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等。  随着土地流转的政策红利释放,农业生产将进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新阶段。农业的投资机会包括:(1)土地价值提升带来的资源类公司价值重估,如北大荒、亚盛集团,这类公司会首先成为市场的热点;(2)种子、兽药、饲料、农化、农机等子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建议关注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瑞普生物、大华农、金宇集团、中牧股份、大北农、海大集团、唐人神、新研股份、吉峰农机。 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土地改革是大势所趋 ......................................................................................... - 3 - 土地改革海外模式经验借鉴 ............................................................................... - 6 - 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回顾 ................................................................................ - 12 - 中国土地制度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 - 16 - 中国土地改革未来路径分析 ............................................................................. - 19 - 重点受益行业分析 ........................................................................................... - 20 - 图表目录 图表1:土地改革的三个阶段 ............................................................................ - 4 - 图表2: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 - 5 - 图表3: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仅占总就业的1.5% .......................................... - 5 - 图表4: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比仍然较高 ............................................................. - 5 - 图表5:中国土地产权分类及改革方向 ............................................................. - 6 - 图表6:美国国土所有权构成 ............................................................................ - 7 - 图表7:美国人均农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 - 7 - 图表8:土地改革期间日本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 8 - 图表9:日本土地确权时期农户结构变动(千户) ........................................... - 8 - 图表10:日本土地确权后自耕地比重大幅上升 ................................................. - 8 - 图表11:土地确权期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出现显著下降(千户) .................... - 9 - 图表12:土地流转时期日本户均耕地面积上升 ............................................... - 10 - 图表13:日本户均耕地经营规模变化(公顷) ............................................... - 10 - 图表14:日本土地流转法案的发展历程 ......................................................... - 10 - 图表15:叶利钦时代土地改革的土地交易低迷 ............................................... - 11 - 图表16:俄罗斯农村土地处置方式(截止1999年) ..................................... - 11 - 图表17:土地流转之后俄罗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 11 - 图表18:农村耕地改革历程 ........................................................................... - 13 - 图表1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历程 ...................................................... - 14 - 图表20:美国/中国每公顷农业增加值(美元) .............................................. - 18 - 图表2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 ................................................................. - 18 - 图表22:城镇和农村人口参与社保比例 ......................................................... - 19 - 图表23: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 21 - 图表24:农业类上市公司耕地面积资源储备对比 ........................................... - 21 - 图表25:可能受益的地产开发企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专题报告 土地改革是大势所趋  土地改革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必由之路 土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与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同,土地由于其特殊性质无法发生物理转移,因此其流动性障碍阻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产权应运而生,土地产权附着在土地之上,其作用在于确认、调整和保障土地资源的经济关系,引导、调整和保护经济主体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健全的土地产权必须具备排他性、可分离性以及可转让性。排他性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通过这一安排,权力和义务被落实到具体单位。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可以分离,土地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分割。可转让性是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条件,产权主体之间公平、有效的交易是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体现。 如其他生产要素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土地资源往往不能达到最优配置,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政府就需要采取措施干预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这一般都会涉及土地利用规则的改变,这就是土地制度改革。  土地改革遵循的规律:“集中-分散-集中” 在经济的发展初期,农业相对发达,并容纳最多的就业人口。这一阶段的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多数人吃饭的问题,尽量缩小差别,本质上体现“耕者有其田”的准则。同时,为了防止交换过程中出现新的分化,一般会严格限制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或者规定转让的最高数额。比如日本1950年颁布的《土地法》规定自有土地在3公顷以下的农户才有买地权,土地买卖必须经都、道、府、县知事严格审查批准才能进行。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