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易观分析]:计算机行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计算机行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信息技术2017-12-27易观分析杨***
计算机行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2017年12月 欢迎登陆Analysys 易观:http://www.analysys.cn Tel:4006-515-715 E-mail:co@analysys.com.cn 2 分析背景 2017年的科技领域,人工智能仍然呼声高涨,其技术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AlphaGo ZERO碾压AlphaGo,实现自我学习,百度无人汽车上路,iPhoneX开启Face ID,阿里、小米先后发布智能音箱,肯德基上线人脸支付......这些背后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巨大的驱动力。 随着算法、算力和大数据的发展,现阶段人工智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工智能链条涵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多个方面,其辐射范围之大,单一公司无法包揽人工智能产业的每个环节,深耕细分领域和模块化协作整合多个产业间资源的形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主要的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旨在根据数据和分析赋予计算机做出类似人类思维方式与判断的能力。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 本次分析内容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入手,研究其缘起、发展历程、产业链、技术、技术应用场景及具体的代表厂商。 本内容涉及的关键字为:人工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 本内容分析范畴为:人工智能 本内容涉及的厂商包括:百度、小米、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特斯联等。 本内容分析的国家和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分析方法 本报告主要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市场的一手和二手信息得到相关结论。 报告中的一手数据和信息主要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通过易观移动工具应用市场固定样本组等渠道获得的相关业务经营数据。 第二个来源,易观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和人工智能市场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深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数据。 报告中运用Analysys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2017年12月 欢迎登陆Analysys 易观:http://www.analysys.cn Tel:4006-515-715 E-mail:co@analysys.com.cn 3 易观发现和建议 易观发现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探索阶段,风头正盛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自2015年,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及传统公司纷纷入局,独角兽崛起。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多个行业及场景中,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技术已获得一定的发展,率先实现技术落地。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的重点 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语义等AI通用技术公司向垂直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硬件/算法/软件等集成为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及B端客户共同构建行业生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重点,其中金融行业以其数据量大、创新性高、购买力强、需求痛点明确,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率先落地应用的领域;安防一方面受政府管理需求驱动,另一方面建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医疗大数据、影像诊断、基因检测公司加速成长;车联网及自动驾驶加快研发/测试/试点/落地;新零售行业也在资本推动下逐渐起势,未来这五大行业有望成为AI率先爆发的应用领域。  平台兴起,AI+IoT密切结合催生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进一步崛起,一方面厂商通过开放平台完善生态布局,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平台搭建,通过平台的引导作用,促进行业快速发展。伴随着芯片成本的降低,智能硬件的爆发以及IoT网络的成熟,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AI技术成为物联网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部分,基于物联网发展下海量的用户数据不断进行模型训练与数据分析处理,从而实现预测、辅助决策、智能推荐等工作,AI+IoT的密切结合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的价值,智能楼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大数据产业逐步诞生。 易观建议  对人工智能厂商的策略建议 人工智能市场整体上正处于探索阶段,基础层、技术层逐渐成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的重点,如何实现技术落地,如何建立生态壁垒,如何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并掌握用户数据成为厂商发展的重点。人工智能产业相对庞大,多数企业无法涵盖现有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强强合作下的资源整合成为主流趋势。厂商需根据自身定位找准发力点,强化优势,弥补短板,创新盈利模式,通过稳定的服务和差异化的产品持续获取用户。  对用户的策略建议 大量科幻作品已经向用户描述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因此用户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既陌生又熟悉。人工智能目前正处于弱智能阶段,距离真正的自然的人机交互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产品、平台服务等已逐渐渗透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并率先在中高端用户群体中普及。市场仍处于用户教育阶段,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产品应抱有理性消费的态度,等待产品逐步迭代完善。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2017 2017年12月 欢迎登陆Analysys 易观:http://www.analysys.cn Tel:4006-515-715 E-mail:co@analysys.com.cn 4 正 文 目 录 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宏观分析 ............................................................................ 7 1.1 发展背景 .................................................................................................................... 7 1.2 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 ................................................................................................. 7 1.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历程分析 ...................................................................................... 7 1.3.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分析 ................................................................................. 7 1.3.2 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分析 ................................................................................. 8 1.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 9 1.5 消费升级和用户体验升级催化 AI 应用落地 ........................................................... 10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1 2.1 人工智能产业图谱 ................................................................................................... 11 2.2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析 ............................................................................................... 12 2.3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分析 ............................................................................................ 12 2.3.1 基础资源支持层 .......................................................................................... 12 2.3.2 技术实现路径层 .......................................................................................... 14 2.3.3 应用实现路径层 .......................................................................................... 17 2.4 中国人工智能厂商投融资分析 ................................................................................. 18 2.5 人才分析 .................................................................................................................. 19 2.6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分析 ......................................................................... 19 3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 21 3.1 安防领域 .................................................................................................................. 21 3.1.1 安防领域急需人工智能技术协助 ................................................................. 21 3.1.2 “人工智能+安防”之图像识别 ....................................................................... 21 3.1.3 “人工智能+安防”之人脸识别 ....................................................................... 22 3.1.4 “人工智能+安防”之国家安防 ....................................................................... 23 3.1.5 “人工智能+安防”之民用安防 ....................................................................... 23 3.1.6 “人工智能+安防”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