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汽车汽配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三部委出台行业中长期规划: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汽配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三部委出台行业中长期规划: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交运设备2017-04-26梁超国信证券杨***
汽车汽配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三部委出台行业中长期规划: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行业研究 Page 1 证券研究报告—动态报告/行业快评 汽车汽配 行业重大事件快评 超配 (维持评级) 2017年04月26日 三部委出台行业中长期规划: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证券分析师: 梁超 0755-22940097 liangchao@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5080001 事项: [Table_Summary] 4月25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和细分重点领域做出规划,时间跨度到2025年。 评论: 我们认为,本次规划内容主要包括:1)对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方面提出总体规划(2020、2025年);2)重申新能源、智能网联、先进节能汽车三大发展重点(基于16年10月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3)强调产业升级,扶植优势汽车零部件(自动变速器、电机电控等)、汽车咨询类高技术含量企业。 规划体现出在当前汽车工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自主品牌逐步做大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实现汽车“做大”向“做强”转变。汽车传统领域提升产业集中度,突破核心零部件;汽车新型领域发展节能减排、智能网联,实现汽车转型升级;制度上完善创新体系、突破核心技术、提升服务平台能力。  整体规划:整车销量低增速(到2025年CAGR在3%),零部件企业规模化,后市场占比提升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我们认为,整车方面,中国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未来整车销量仍然维持增长,增速有所下滑;零部件方面,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具备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政策导向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未来有望出现进入全球前十(16年最高为全球第18);后市场方面,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利用车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比如UBI车险),打造新型产业生态,后市场服务占比提升。《规划》对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类行业提出具体目标,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中国能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表 1:《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服务领域整体规划目标 细分领域 目标 整体规划 整车 到2020年产量预计达到3000万辆左右; 到2025年产量预计达到3500万辆左右。 零部件 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后市场服务 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45%以上; 到2025年,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55%以上。 资料来源: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1)整车:保有量到达一定水平,未来主要看三四线城市和海外市场增量 在经历2001-2010年的“黄金十年”后,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较高水平(2016年1.94亿辆),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CAGR为3%)。同时,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等多维度创新发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2 2)零部件:突破核心技术垄断,鼓励外延实现高端化、集团化 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1)行业格局分散,同时中小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低,2016年全球营收排名前20的整车企业中国占5家,而全球营收排名前20的零部件企业中国仅延锋汽车内饰系统1家上榜(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中国仅2家),针对集中度低的问题,规划中提出支持以企业为主导开展国内外有序重组整合、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鼓励汽车产业链内以及跨产业的资本、技术、产能、品牌等合作模式,支持优势企业以相互持股、战略联盟等方式强强联合,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2)核心零部件技术如变速箱、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均存在较强的进口依赖。针对产业短板,规划提出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工程化、产业化瓶颈,鼓励发展模块化供货等先进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3)后市场服务:融合车联网技术打造新型产业生态,后市场服务占比提升 随着整车保有量提升,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完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一体化智能转型,实现人、车和环境设施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形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45%以上。到2025年,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55%以上。  细分重点领域规划:汽车发展重点领域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 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定为发展重点,并基于2016年10月提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对三大重点领域进行了目标重申,对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进行了补充。 表 2:《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新能源、智能网联、先进节能汽车细分重点领域规划目标 细分领域 核心技术 目标 细分重点领域 新能源汽车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机电耦合装臵、增程式发动机等关键技术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力争实现35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350瓦时/公斤。 智能网联 传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 到2020年,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 到2025年,汽车DA、PA、CA新车装配率达80%,其中PA、CA级新车装配率达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先进节能汽车 先进发动机、混合动力、先进电子电器等乘用车节能环保技术和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总成、高效尾气处理装臵等商用车节能环保技术 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升/百公里、怠速启停等节能技术应用率超过50%;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比2020年降低20%、怠速启停等节能技术实现普遍应用。 资料来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1) 新能源汽车: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新能源汽车2020年规划产销200万辆,2025年规划产销占比20%以上(根据3500万辆总销量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约700万辆),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划明确,同时积分管理制度加速落地,预示国家在新能源汽车补贴上将从单纯的补贴,到责任下发、奖惩分明,行业有望正本清源,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全面提升生产积极性,新能源汽车将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2) 智能网联汽车:扩大示范区建设,出台测试评价体系 智能网联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外试点如火如荼: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过近10年的无人驾驶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了V2X通信及控制的大规模道路测试评价,并从国家标准法规方面提出了ADAS系统强制装配时间表,现已进入产业化及市场部署阶段。我国从2015年9月起积极建设智能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区先后有上海、浙江、北京、重庆,地方政府级示范区有吉林、辽宁、武汉、福建等多地,示范区内建设测试、验证环境及相应的数据收集分析、管理监控等平台,集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验证的示范与评价,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与互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3 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等的信息交流和协同机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多领域联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模式。 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联盟、汽车产业联合基金等作用,不断完善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传感器、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确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通信频率,出台相关协议标准,规范车辆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格式与协议,制定车载智能设备与车辆间的接口、车辆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标准。促进智能汽车与周围环境和设施的泛在互联,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多行业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交互平台。 3) 先进节能环保汽车:关注混合动力、尾气处理技术等技术 节能环保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有力补充,将共同助力2020年的5L/百公里油耗达标。计划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升/百公里、怠速启停等节能技术应用率超过50%;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比2020年降低20%、怠速启停等节能技术实现普遍应用。乘用车方面:关注先进发动机、混合动力、先进电子电器等节能环保技术;商用车方面:关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总成、高效尾气处理装臵等节能环保技术。  研发基础下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要大力增强研发投入,支持整车龙头企业中国品牌汽车全面发展,到2020年,骨干汽车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4%左右(2015年汽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5%),新车平均故障率比2015年下降30%,形成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到2025年,骨干汽车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6%左右,骨干企业新车平均故障率达到国际一线品牌同等水平,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同时支持优势特色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领军企业,积极培育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零部件、连锁维修企业、汽车咨询服务企业成长为“小巨人”。 研发投入呈现分化,龙头车企研发占比更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汽车工业研发费用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从2009年的1.84%提升至2.05%。分规模来看,大型整车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最高且投入占比逐年上升,小型、中型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则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图1:2009-2015年分规模车企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品质有望提高,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有望增强,未来0%1%1%2%2%3%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汽车工业:企业规模:大型汽车工业:企业规模:中型汽车工业:企业规模:小型汽车工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4 有望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