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集团]:安邦集团战略观察-第184期:伊朗危机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安邦集团战略观察-第184期:伊朗危机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2010-01-13安邦集团安邦集团绝***
安邦集团战略观察-第184期:伊朗危机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战略观察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 如需要更多的信息,请联系安邦集团。E-mail: hejun@anbound.com.cn 安邦集团总部 服务热线 086-010-59001350 086-010-59001377 第184 期 2010/01/12 伊朗危机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战战略略观观察察 第第 118844 期期 摘要:伊朗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说古老是指古波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说年轻是指当前伊朗30岁以下的人口大约超过总人口的50%。伊朗地下蕴含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这不仅关系到中东地区的稳定,更关系到中国的石油命脉。本文从宗教与民族入手,以史为鉴,试图理清伊朗未来的局势发展方向以及对于世界的影响。中国在伊朗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对伊朗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提前规避风险。 1 伊朗危机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端宏斌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月4日报道,《外交政策》杂志预测2010年重大政治风险,中美关系居首,紧随其后的就是伊朗危机,而恐怖主义却没有进入榜单,只被看作是一个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伊朗面临的政治风险不仅源自于国内,而且来自于外部环境和经济制裁。这些压力将促使德黑兰爆发激烈的斗争冲突。随着以色列持续威胁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将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 任何当下的国际矛盾和地区紧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历史的反映,要想深入了解伊朗危机问题的本质,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寻求答案。本文将回顾伊朗历次重大变革,从中解析出伊朗未来可能的道路,对中东地区形势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可选应对措施。 一、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关系 伊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其官方信仰是伊斯兰教。伊朗宪法中明确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最终受到这一体系的约束和控制:政治领导候选人需要宪监会(宪法监督评议委员会)筛选和审查,当选领导人需要最高精神领袖确认,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需要宪监会确认批准,司法总监(伊朗的最高司法首脑)由最高精神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再由司法总监任命。 虽然伊朗是伊斯兰国家,但同中东多数国家都有明显的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伊朗是什叶派主政,而其他伊斯兰国家都是逊尼派主政。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话也适用于伊斯兰教,该教有大大小小的派别多达70多个,但最主要的是两个: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互相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其中逊尼派人数最多,占了所有穆斯林的90%。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按照阿拉伯人的传统,领袖是从部落上层有威望的人中推选的。然而穆罕默德所建的公社包括了许多部落。后经 2 协商,先后推选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为前3任哈里发。“逊尼派”全称为“逊奈与大众派”,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逊尼派虽然将其他不同信仰视为异端,却同时提倡求大同存小异,融合不同见解。 “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该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否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又分为几大支派,其中主要支派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十二伊玛目派尊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中的12人为伊玛目(阿拉伯语意为指导者),强调真正安拉的旨意必体现在某个人身上,特别强调这一特殊人物具有无比权威,而这位独特领袖就是救世救人的伊玛目,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就属于这派。由于伊朗属于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所以才有最高精神领袖一职,在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则没有这一传统。伊朗反美,著名的恐怖组织“基地”也反美,但伊朗代表的是什叶派原教旨主义,基地组织代表的是沙特瓦哈比主义,属于逊尼派。所以,基地组织甚至对伊朗也会采取恐怖威胁。 伊朗同其他中东国家除了宗教上的差别,在民族成分上也有重大差异。伊朗属于波斯民族,操波斯语,而其他中东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等则是阿拉伯民族,操阿拉伯语。由于波斯语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因此很多人都误以为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同一种语言或很接近的语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尤其令伊朗人比较愤慨,因为他们在内心绝不认同被当成阿拉伯国家。在语言学上,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而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也就是说,波斯语同英语的接近程度比同阿拉伯语的接近程度高。 在民族成分上伊朗人同阿拉伯人差异巨大,波斯人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而希特勒所念念不忘的也正是雅利安人的复兴计划,所谓雅利安人是指史前时期居住在今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个民族,此后分布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大片土地上。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 伊朗作为一大产油国,“石油美元”一直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截至2006年年底,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1384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7万亿立方米, 3 占世界总储量的15.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伊朗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朗老国王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以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就是按照美国的模子去重塑现代化的伊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由于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了国力的可能,造成经济严重失调,通货膨胀,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未完全实施的土改政策使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以国王为首的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奢侈腐化,贪污贿赂风行。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巴列维推行全盘西化,西方文化的入侵触动了伊斯兰保守派的神经,而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则直接触动了传统伊斯兰宗教界人士的利益。例如限制宗教上层的政治活动,取消宗教领袖的特权。禁止寺院征收天课,将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圣地的瓦克夫土地大部分收归国有;关闭大量宗教学校,代之以世俗教育等等。什叶派宗教上层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情绪成为反国王运动的一面旗帜,其中什叶派伊玛目霍梅尼取得了反国王运动的领袖地位,霍梅尼于1964年被国王驱逐出境。 火药桶最终在1978年被点燃,一篇亵渎霍梅尼的文章被公开发表,数千名神学院学生在宗教圣城库姆举行抗议游行示威,遭到镇压,造成约70人死亡,史称库姆流血事件。年底,伊朗人民党(伊共)号召全国大罢工,国家陷入瘫痪状态。国王被迫于12月30日任命“民族阵线”领导人之一巴赫蒂亚尔为首相,并于1979年1月13日组成以巴赫蒂亚尔为首的摄政委员会。安排完之后,国王立即出国度假。但巴赫蒂亚尔本人却因与国王合作被民族阵线开除。 美国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一贯支持国王的态度,放弃巴列维政权,转而与霍梅尼合作。美国总统卡特派了秘密特使到巴黎和霍梅尼谈判,当时双方达成了一个秘约:只要美国说服伊朗的军队不发动政变,同时把巴列维赶出伊朗,霍梅尼执政后将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关系。协议达成后不久美国就派了美国驻北约总司令休斯将军到伊朗。对于此事,巴列维流亡国外后写的回忆录中有描述:休斯抵达伊朗后,没有去找他,而是把伊朗军队的高级将领统统召集在一起开会,要求他们不再追随巴列维,新政权上台以后不要发动政变,要支持新的政权。霍梅尼发动 4 伊斯兰革命,怕的就是军队这关过不去。休斯把军队稳定下来之后就去了王宫,告诉巴列维,要求他十天之内离开伊朗。巴列维在回忆录中说:“我像一只死耗子一样被美国扔出了伊朗。”其实他早应明白,美国在外国扶植的傀儡下场大多如此。巴列维王朝就此寿终正寝。 三、伊朗“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 最初,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老百姓之中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属于被边缘化的思想。就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圣战(jahada)”为例,在大多数人(特别是非穆斯林)看来,它意味着“穆斯林圣战”,是为了传播穆斯林宗教并用暴力惩罚非穆斯林信徒而发动的战争。不过,很多穆斯林却不同意上述定义。“圣战”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斗争、努力和奋斗”的意思。在伊斯兰教义中,它主要有两层含义:在伊斯兰教信条的指导下,努力升华自己;扩大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影响力,努力改善全人类。多数穆斯林认为,他们遵从先知默罕默德的教诲,从不攻击妇孺和老弱病残,因此恐怖主义在伊斯兰教中没有立足之地。那么极端原教旨主义者是如何一步步掌握实权的呢? 当伊朗人赶走了国王之后,国内主要有三大势力:在青年学生之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伊朗人民党(共产党);长期流亡在西方的伊朗知识分子回国,他们和城市中产阶级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世俗的民主共和国,这属于自由主义力量;而主张伊朗社会彻底伊斯兰化的穆斯林学生组织和保守的毛拉们几乎被边缘化。后者为了挽回颓势,图谋策划一些极端事件,由于“伊共”势力最大,因此穆斯林学生主张占领苏联大使馆,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1979年10月,前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人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11月4日,大约500名自称“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朗学生,在一次骚动中占领了美国大使馆的主体建筑。使馆的陆战队守卫只进行了象征性抵抗,而使馆职员不得不破坏通讯设备并将敏感的文件予以销毁。在90名使馆人员中,有66名被扣,另有三人前往伊朗外交部抗议,也被扣押。革命者还外界展示了从使馆获得的秘密文件,其中有些此前已被美国人用碎纸机破坏,后来又被革命者拼接起来,学生们声称他们发现了美国策划“反革命政变”和图谋暗杀霍梅尼的“证据”,暴露出的文件极大的刺激了伊朗人。那些狂热支持霍 5 梅尼的城市无产者和边远乡镇失业青年,端起冲锋枪,纷纷加入保卫最高精神领袖的革命卫队,这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由来。就这样,宗教保守派抢先一步拥有了一支准军事力量,革命者根据美国人的“秘密文件”可以随意抓捕政府中的敌对派,形势的天平向他们这边倾斜。 被扣的美国人质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扣就被扣押了444天。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情急中批准了一项极为冒险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营救行动因遭遇沙漠风暴,一架直升机与一架大力神运输机相撞坠毁,8名美国军人阵亡而告失败。该行动的残骸被伊朗人发现并展示出来,而遇难者遗体则被游行示威者带到德黑兰游街的画面,通过电视传遍全世界。美国人在世人面前丢尽了面子,这件事被看作是美国近代最大的耻辱,此后美国政府不管提出任何对伊朗敌视的政策,都会在国会被无条件通过,而且美国人民也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支持。此后,随着两伊战争的爆发,人质渐渐成为了伊朗人的负担,最后美伊两国达成了人质释放的协议。 四、伊朗的改革派去哪里了? 当一个国家由于内部压力重重矛盾将要被激化的时候,那么外来的压力就可以暂时转移国内的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革命的初衷渐渐背离,严重的贫富差距又出现在了伊朗。在目前的伊朗可以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90年代中,来自于改革派阵营的希望之星----哈塔米,逐渐走上前台。作为学者出身的哈塔米,既深受老人们的赏识,又在主张改革的青年,知识分子人群里有非常旺盛的人气。 2003年的暑假,借助一个偶发事件,各派在新世纪开始第一次正面交手。当年六月,德黑兰大学支持改革派的学生以食堂伙食外包过程中存在腐败为借口,开始抗议浪潮,紧接着德黑兰市民加入到学生一边,时任总统哈塔米也借机做出温和同情姿态,长期流亡海外自由派分子纷纷回国参与运动。改革派的打算是向贪腐的保守派发难。现行政治制度一时面临巨大的危机,但就在此时,美国国务卿赖斯公开表态支持伊朗国内反对派。这一下是大大的帮了倒忙,美国人的表态,坐实了改革派亲美的罪名,引发了广大伊朗底层居民的愤怒。对于伊朗人来说,派别之争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美国人掺和进来,那就上升到敌我矛盾 6 了。特别是此时美国布什政府将伊朗列入了“邪恶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