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3季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3季度)

中国银行,6019882014-07-02中国银行孙***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3季度)

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要点 2014年第3季度(总第19期) 报告日期: 2014年7月2日 ●二季度,发达国家经济整体出现复苏势头,新兴市场地区的动荡趋于平稳,全球经济环比增速升至2.5%。 ●二季度,金融风险指标逐步回落,股票市场保持升势,美元开始走强,新兴市场资本流入呈现回暖态势。 ●展望三季度,随着短期波动因素的消除和新兴市场趋向稳定,全球经济增速回暖,我们预计全球GDP环比增长率有望回升到3.1%以上。 ●“欧猪五国”债务危机渐行渐远,但是重振经济之路依然漫长。欧洲央行负利率政策引发市场广泛 关注。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步伐加快,“金砖国家银行”或将成为重要合作平台。 2005-2014年全球经济运行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季度同比 季度环比折年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陈卫东 副组长: 曹远征 宗 良 钟 红 课题组成员: 边卫红 王家强(伦敦) 廖淑萍 陈 静 徐奕晗 陶 川 陆晓明(纽约) 瞿 亢(伦敦) 联系人:边卫红 电 话:010-66592776 邮 件:bianweihong@bankofchina.com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4年第3季度 1 全球经济增势回暖,货币政策分化加剧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第3季度) 2014年二季度,发达国家经济整体出现复苏势头,但由于回暖步调不同,货币政策出现新的分化;新兴市场地区的动荡趋于平稳,金融市场波澜不惊。展望三季度,全球经济增势回暖的趋势仍将继续,但也应对一些地缘政治、区域性风险保持警惕。未来货币政策走势进一步分化,将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欧元区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有望相继走出低谷,迈上复苏的轨道;金砖国家有望以设立金砖国家银行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金融领域的合作。 一、全球经济季度回顾与展望 (一)全球经济继续回暖,货币政策分化加剧 发达国家复苏力度显著不同,特别是美国经济因天气意外下滑后二季度将实现反弹,受消费税上调影响,日本经济在大幅回升后将出现下滑,全球经济波动幅度超出预期。欧元区外围国家复苏动力不足,出现通缩风险,而英国则保持相对稳定的复苏态势。总体而言,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分化的因素都是短期性的,并未改变全球经济继续回暖的趋势,我们课题组编制的全球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长2.5%,高于上一季度的1.6%;同比增长2.6%,较上一季度的2.8%略有回落(图1)。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4年第3季度 2 图1:2005-2014年全球经济运行趋势 -8%-6%-4%-2%0%2%4%6%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随着短期波动因素的消除和新兴市场趋向稳定,我们预计第三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长率有望回升到3.1%,同比增速与二季度基本持平,2014年全年GDP增速略下调至2.8%。全球物价水平仍将保持稳定,新兴市场面临的通胀压力有所减轻,欧洲国家的通缩风险仍将存在。 在经济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二季度全球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国进一步缩减购债计划,欧元区推出负利率政策,英国虽然继续保持宽松政策,但有关加息的讨论已浮出水面。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推出了定向降准等结构性的微刺激举措,而俄罗斯、巴西等国通过加息以抑制通胀压力。预计三季度分化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题,各国都在努力化解经济增长面临的种种风险,力求促使经济保持持续回暖的轨道。不过,宏观政策的保驾护航仍然不能代替世界各国推进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的努力,为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挖掘贸易投资增长的潜力;加强结构性的改革,以激发国内经济的活力。 全球GDP增长 季环比折年率 季度同比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4年第3季度 3 表1: 2012-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季度环比折年率,%) Q1Q2Q3Q4Q1Q2Q3Q4Q1Q2eQ3fQ4f美国2.81.92.03.71.22.80.11.12.54.12.6-2.93.73.13.0加拿大1.72.02.50.81.60.80.93.01.93.02.71.22.22.42.6墨西哥3.91.13.02.86.60.33.71.0-2.93.90.51.13.53.53.5巴西1.02.32.01.10.72.43.11.56.6-1.21.80.71.53.03.0委内瑞拉5.61.50.010.10.65.03.5-5.06.52.52.3-6.00.02.02.0阿根廷1.95.00.02.1-15.911.68.03.9-0.93.20.2-3.00.00.00.5日本1.41.51.23.8-2.2-3.00.24.93.51.30.36.7-4.51.51.0澳大利亚3.62.43.04.32.53.01.81.13.72.83.24.52.03.03.0中国7.77.77.55.78.78.27.86.17.49.57.05.77.07.57.5印度4.94.45.05.43.84.87.12.93.17.54.68.65.05.05.5韩国2.03.03.52.22.01.62.62.54.14.43.63.83.53.53.5印尼6.35.85.06.36.36.05.86.05.55.45.34.95.05.05.0欧盟-0.40.11.5-0.1-0.90.1-1.8-0.21.61.21.61.21.51.51.5挪威2.90.62.07.92.2-4.72.2-1.14.22.8-0.91.32.22.32.5瑞士1.02.01.51.7-0.32.91.62.42.22.20.71.91.51.51.5以色列3.33.43.53.23.04.43.12.34.41.92.92.13.53.53.5俄罗斯3.41.31.53.32.21.3-0.50.91.62.63.60.52.02.52.8南非2.51.92.02.42.61.32.30.83.20.73.8-0.61.03.53.52.52.32.72.81.52.21.42.03.23.52.71.62.53.13.1温和萎缩基本持平全球GDP地区美洲亚太2013 年/季 国家 深度萎缩2012欧非20122014f20132014f温和增长快速增长 1. 标注e为估计,f为预测。2. 对增长率的定性判断基于环比增速折年率与大致潜在增速相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二)美国经济景气回升,但增长动力有待巩固 由于寒冷天气负面影响的消退,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二季度出现较强反弹,全国各地区均有弱到中等的增长。就业人数恢复到2008年高点,失业率下降到6.3%;压抑的消费支出随个人收入增长3%,住房与非住房类固定投资继上个季度负增长之后分别增长了6%和9%,库存投资也恢复了增长。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预计将大幅反弹至3.7%。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均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0-0.25%不变,每月国库券和MBS购买量缩减到350亿美元。 在二季度美国经济强劲反弹基础上,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会有所回落,实际GDP增幅预计为3.1%左右。政府支出和出口增长仍将维持弱势,库存投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014年第3季度 4 资则可能小幅萎缩。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上升,固定投资和就业将持续增长,家庭净资产、就业及个人收入稳定增长将使个人支出维持稳定增长。 三季度,美联储预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0-0.25%不变,继续缩减国库券和MBS购买量,使总购买量缩减到150亿美元。同时也会继续探讨关于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策略以及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关于定期存款便利、隔夜逆回购的试验性操作将会继续。 (三)欧洲经济缓步复苏,欧洲央行量宽政策可期 欧洲经济上半年的复苏相对温和。一季度,欧元区GDP实现0.2%的环比增长,动力有所回落,主要受到荷兰下滑1.4%的拖累;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中,葡萄牙(-0.7%)、意大利(-0.1%)和塞浦路斯(-0.7%)也带来一定拖累。核心国家德国增长0.8%,表现强劲,但法国陷入停滞;此外,匈牙利和波兰均实现了1.1%的增幅,贡献较大。由于欧元区经济疲软,物价水平持续回落,通缩压力加剧,欧洲央行启动了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降息和存款负利率政策、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和加快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准备工作。第二季度,随着周边环境的景气度回升以及货币政策的提振,欧元区经济复苏力度有望更趋强劲,预计GDP环比增幅在0.4%左右。英国经济在上半年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复苏,GDP增幅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达到危机前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失业率快速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投资消费均较为强劲,这促使英格兰银行开始讨论升息和退出量化宽松。 展望三季度,预计欧元区仍将继续维持温和的复苏,而英国将有望保持较为强劲的复苏态势,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央行有望继续推出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英格兰银行则可能开始采取测试市场态度的方式,在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和升息上传递更多的信息,但年内升息的可能性依然较小,最早的升息时间点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