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

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3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目 录核心提示 前言 引言:计算的分类 一、智库的前沿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二、区块链十周年来的基本事实 三、区块链市场应用的严肃研究 四、区块链应用场景评估的十个基本问题 五、区块链项目落地面临的现实挑战:以物联网为例 六、边缘计算与区块链结合会是下个风口吗? 七、中央对区块链谨慎态度背后的原因分析 八、区块链会引发政府职能再造吗? 九 、如果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有五个“贴地气”的问题 十、去中心化趋势下将面临的四个问题 十一、宏观政策建议 十二、对我国区块链监管的相关建议 结束语 13445913141618192122252628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4 期 1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①[核心提示] •国内约 42%“区块链”公司是最近一年注册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和广州市。其中贵州最近 1 年成立的区块链公司占本省相关公司的 93%,广州占 88%,山东占 80%,浙江和江苏分别占 78%。•除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本身的研究,最近三年,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到金融、信息管理、娱乐与传播、政府、电商市场和供应链等。其中金融占 34%,数字档案管理研究占 25%,供应链与区块链研究占 23%,这三类占了区块链市场应用研究的 82%。•根据百度趋势指数(7 月),区块链当前参与主体人群为中年人,30-39 岁人群占52%,40-49 岁人群占 25%,20-29 岁人群占 16%,50 岁及以上和 19 岁及以下人群合计为 7%。另外男性参与人群占 72%,女性占 28%。男性中年人群为当前区块链参与人群的主体。•全球看,区块链发展呈“脱虚向实”的趋势。据 IDC 数据,2018 年全球区块链市场份额中,金融业占 60.5%,制造业和资源行业占 17.6%,服务业 14.6%,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行业分别占 4.2% 和 3.1%。此外,据德勤 2018 年 4 月的统计,消费品业和制造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速度最快。来自消费品和制造业约 7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处于区块链开发的实验阶段或生产阶段。•我国区块链投资总体上也呈现向实业倾斜的趋势。据统计 (MIIT,国内数据源 itjuzi.com),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我国区块链融资案例中,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案例最多,达 65 家。其次是金融行业 48 家,然后是各种互联网平台等。同时,截至 2018 年 3 月(MIIT),64%的公司处于天使投资阶段、25% 的公司处于 A 轮投资阶段,9% 的公司处于战略投资阶段,2%的公司获得 B 轮投资。结合国际趋势,预计未来数年区块链与制造业和消费业结合会更为广泛而深入。•各国企业对区块链技术投资态度较为审慎。据德勤 2018 年 3-4 月对中、加、法、德、美、英和墨西哥 1053 名企业高管的调研,各企业高管认为对区块链投资最大的障碍是监管问题(包含监管政策等)和项目的可执行性,分别占 39% 和 37%。其次是安全问题、投资回报率不明确、相关技术和技能缺失等,各占 35%、33% 和 28%。另外,有 22% 的高管认为没① 本报告初稿简版参见:王文、刘玉书:《区块链十周年 : 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载于《当代金融研究》, 2018 年第 3 期。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玉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4 期ӜڰᩖӠֆࣱԦࡘဗ࿃NjᡕҸˀᄢክஊንᆐቂ有迫切需求当前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22% 的高管认为缺乏创新性,还有 20% 的高管认为当前技术还不成熟。•金融领域当前市场研究热点是支付问题,目前还看不到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数字档案、娱乐、传播与知识产权方面前景广阔,电商领域目前已有较多应用场景,但还没有看到有项目明确公开表示已经实现盈利。•面向未来智能制造的政策和监管面临算法和物理设备权责体系界定、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市场化、5G 与边缘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融合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面临服务托管、计算性能、响应时间和海量存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应对服务商可信度、认证安全和法律监管缺失三大风险。•从当前趋势看,区块链会作为现代官僚体系的一种补充,在需要去中心化的官僚体系单元中作为管理工具的一种进行实施。暂时还难以看到区块链作为主体性社会结构替代官僚体系的可能性。•区块链信用机制存在维度限制,当前还看不到颠覆传统权威的可能性。当前区块链去中心化存在三元悖论,安全性、低成本、易用性三者只能兼顾其二。•政策建议在我国整体产业转型的浪潮下,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出现全新的商业模式。区块链与实业的结合与我国“数字化”的趋势一致。我们的建议如下: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以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为噱头的概念炒作和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二是要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宜尽快启动去美国化的独立国际互联网重构。数字殖民过程中的数字市场竞夺不可避免,未来的全球互联网体系不是走向统一,而是走向二元、甚至多元对立。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独立性建设工作,越早开始、未来损失越小。最近中美贸易摩擦与美国的单边技术限制已经展现出了未来存在的巨大危机。三是要客观认识“系统集成能力”与“创新能力集成”之间的差距,要构建“倒金字塔”结构的创新权责体系。四是要应对“数字饲养”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五是要尽早启动个人隐私财产权界定的相关工作。面向未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字将重新定义实践。六是我国对区块链的监管可以从建立区块链用户——中介平台的连带责任监管体系入手,同时加强区块链信息传播、ISP、硬件供给侧和区块链市场方面的监管。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4 期 3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前言回看人类史,就是一部“去中心化”的奋斗史。人性驱使人类不断地抗争自然和社会的约束,但每一次挣扎,却又陷入了更深的人性桎梏。当前技术的发展依然无法解决人性的问题,反而是人本身价值体系和自身偏见的“智能化、自动化迁移。”机器向人学习优点、也在放大缺点。因此,当新技术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需要有新的警觉。放下诱人的新技术蓝海市场,回归人性本身来思考相关问题。对于区块链,我们应该“冷眼观”?还是“热思考”?我们在采访国外教授的时候,有教授向我们诉苦:现在干啥只要加上“区块链”三个字,关注度立马暴增。国内的区块链热也已经持续一年多,而且目前丝毫没有减退的现象。然而尽管全球性的“区块链”热潮汹涌,但我国在中央层面还没有正式出台相关战略和监管政策。我国政府保持着审慎的态度,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区块链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是什么?将面临什么问题?基于当前的区块链理论架构设计,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创新点主要是“软创新”,集中在算法突破上。区块链的核心体系是点对点的智能合约体系,核心设计目标是去中心化。从人性本身的视角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将会对政府、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呢?人与社会的界限,人与组织的关系是否需要重新定义?区块链的技术发展非常快,我们选择回归人性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区块链的快速发展过程,本报告的重心是找出其中与人相关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技术爆发性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更应该关注人的自我膨胀和信心爆炸。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能否发现问题本身。 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4 期ӜڰᩖӠֆࣱԦࡘဗ࿃NjᡕҸˀᄢክஊንᆐቂ当前社会科学的研究跟不上前沿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全球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这一问题,其实是学术研究的普遍问题,即使在科技领域也是一样。我们就为什么现在全球学术界对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严肃学术研究较少的问题调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MIT 和佐治亚理工的相关教授们,他们的回答中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如果真的有技术突破,这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谷歌”或者“Facebook”,为什么不先去创业打开市场,然后回过头来再做学术和理论总结呢?所以在前沿科技研究的时候,不能一味追着最新的技术动向不放,这其中还有一个市场洗礼一、智库的前沿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引言:计算的分类的过程。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时间差”,反而是一种独特的优势,这为回归技术的人性探讨留下了空间。基于新型智库《伐谋》、《看好中国》等“脚底板做学问”的研究框架,我们认为智库视角下的前沿科技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基于以下四个原则。(一)坚持人性视角科技是人意志的延续和自动化的过程,当前还不存在、至少还不能证实存在自我独立的机器意志。当前的技术无法解决人性问题,所以面临新的技术,人性的反思是迫切需要的。从人性角度看 , 计算可以分为两类:面向感官的计算和面向决策的计算。例如游戏计算,主要是面向感官感知的,而区块链等则是服务于决策的计算。这两者是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各类技术发展进入了群类爆发期,各类新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分清楚是面向感官还是面向决策的计算,是分析新的数字技术发展前景和现实应用的首要问题。面向感官的计算,重心是人的感知。例如体感、身心需求等人的感官体验的实现和维系,如虚拟现实设备、心脏植入辅助设备等。面向感官的计算对人的理性和独立性要求较低,是生理层次的数字互动,直接服务于人的感性行为和生理性需求。例如通过网络游戏获取快乐、通过穿戴医疗设备维持生命等。在国家层面上,国家主要是对面向感官的计算进行监管,防止出现侵犯人身利益和伦理性问题出现。面向决策的计算重心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到所在社会机构、政府体系和经济结构。如交易模式、法律环境、政治体制等,面向决策的计算直接服务于人的理性行为。例如区块链对人类信任体系的重构,是面向人的理性行为过程的。因此一开始就存在竞争性和博弈性。对于此类技术而言,政府、社会、市场环境本身就是技术组成的一个部分,需要从整个社会体系结构去分析此类技术的存在和演变过程。在国家层面上,面向决策的计算与国家未来战略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对此类技术的发展战略引导要先于监管,更多的是注重此类新技术与原有社会结构的对接问题。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44 期 5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二、区块链十周年来的基本事实(二)重新反思人与社会的界限科技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人的感知造成冲击,进而影响人对社会的认知。与之同步的是人与社会界限的模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人与社会界限的重新划分。(三)重新反思人与组织的关系科技变革会改变原有组织和权力结构,会直接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展现出来。(四)尽量用去数学化的阐释方式数学模型的本质是对事物的抽象和简洁描述,主要目的是用于从文献到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各领域专家同行的理论交流。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受众更为广泛,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更应该引发广泛的社会思考。特别是对于智库研究而言,受众的差异性,决定了研究本身的阐述方式要更通俗和直观。基于以上四点,我们对去中心化趋势下区块链的场景和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自 2008 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以来,区块链已经走过了 10 周年。起初“区块链”话题并非受人关注,但近年来,“区块链”这个词热度空前,争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多。2018 年“两会”期间有十余位与会代表和委员就区块链发表了相关看法,但中央决策层面上至今没有正式出台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