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图谱】2024年陕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产业图谱】2024年陕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建筑建材2024-05-17中商产业研究院机构上传
【产业图谱】2024年陕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

【产业图谱】2024年陕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分析(附产业现状、重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4-05-17 13:54中商情报网讯:当前陕西省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氢能、光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增长点,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陕西省产业体系及各市重点产业集群1.陕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化工、冶金钢铁、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光子、超导、北斗、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各市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方向陕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高水平培育壮大产业创新集群,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空间布局上,陕西明确了全省十个地级市——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各自在产业创新集群中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陕西省重点产业布局陕西省正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全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已经明确,分别为光子、人工智能、超导、北斗、第三代半导体、增材制造、钛及钛合金、硅基太阳能光伏、铝镁轻质材料、化工材料等首批10个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1.光子产业陕西省光子产业基础雄厚,光学科研基础链条完备,攻克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全省聚集了300余家光子领域企业,培育了一批以炬光科技、莱特光电、源杰半导体等为代表的行业上市企业,全省光子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为重点的发展格局。陕西将继续围绕光子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一核两翼”,即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跨区域空间布局。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重点产业规划方面,陕西聚焦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等领域,推进先进阿秒激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重点企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形成创新驱动、龙头引领、特色突出的光子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陕西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提供了丰富人才资源和科研环境,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及其领域深度融合的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规划方面,陕西围绕通用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及人工智能特色软硬件,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培育一批核心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协同,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同时围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实施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赋能,注重科技企业培育、创新生态建设,构建人机协同、场景驱动、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第三代半导体近年来,随着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不断迭代,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产业应用。陕西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和封测等相关领域,汇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发展基础和优势明显。在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方面,陕西全面加强产业链协同能力,构建“一核多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重点产业规划方面,陕西省将推进基础材料产业化攻关,积极完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配套,提前布局超宽禁带半导体优势产业。同时,提升装备制造的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提升第三代半导体器件设计水平,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品创新以及规模化应用。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增材制造陕西是国内重要的增材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为核心,增材制造研究院、铂力特、赛隆、天元智能等创新主体为支撑,集工业软件、材料、设备和应用服务为一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生态,金属增材、离子旋转电极制粉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增材制造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方面,陕西省构建“一体五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集群化、生态化,推进上下游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重点产业规划方面,陕西将围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光电器件、核心部件等,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提升核心软硬件供给质量。围绕直接制造与再制造、原型设计与模具开发等,利用增材制造在线云平台等新模式,推动增材制造在重点制造、再制造、医疗、文化创意、创新教育等领域规模化应用。5.钛及钛合金陕西是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基地,产业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陕西钛及钛合金产品体系完备,目前可生产 110 多个牌号、300 余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及钛合金产品。陕西钛及钛合金集群优势明显,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等地,逐步形成“外购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产业链。陕西将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宝鸡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和眉县经开区钛及钛合金产业主要承载地和聚集区作用,加强规划引领、生产要素集聚、资源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宝钛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企业链主地位和引领作用,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世界级钛及钛合金产业创新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陕西将依托宝钛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龙头企业,沿“高品质海绵钛熔炼、铸造、锻造——钛棒丝、板带、钛锻件、管材——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生物医疗、3D打印等领域用高端钛材——钛产品单元集成和成套终端产品开发”路径,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强优势补短板,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6.硅基太阳能光伏陕西省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渭南、商洛、榆林等地,逐步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辅件+光伏玻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业链,从单一硅材料延伸发展向光伏特种玻璃、金刚石切割材料、碳纤维坩埚、光伏建筑材料和导电浆料等多条支线产业链,以 及“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专业孵化、光伏+应用场景、其他社会中介服务”等服务链,产业创新集群优势明显。陕西将在关中地区差异化布局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能;在西安经开区、榆林高新区等地聚焦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材料、辅件,重点布局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光伏玻璃、透明背板、超细高强钨丝、金刚石线锯、低温银浆、正极银粉、EVA封装胶膜材料等产品。发挥逆变器、胶膜等制造业优势,推动光伏制造配套行业壮大。鼓励面板玻璃、边框等光伏支撑产业发展,提高本地配套率。加快构建形成区域集聚、优势互补、配套协同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7.铝镁轻质材料铝镁轻质材料是陕西省的特色优势材料,是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基础性材料。当前,陕西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铜川铝材料产业已由单纯电解铝生产延伸形成“电解铝—铝合金板带、棒材、线材—型材—铸造铝合金制品—废旧铝合金回收”特色产业链,榆林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实施,初步呈现集群发展雏形。榆林以生产兰炭副产的荒煤气作为燃料,形成“煤—电—兰炭—硅铁—金属镁—镁合金—压铸产品”的特色循环产业链,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镁及镁合金产业集聚区。陕西将聚焦铝镁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借鉴铜川聚链成群发展模式,围绕做精产业、做大规模、做强企业、做优生态,依托能源、科技、制造业优势,以榆林新材料、铜川美鑫、东风金属镁等企业为龙头,以秦创原、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支撑,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循环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承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推动现有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支持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等龙头企业全链条布局铝镁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千亿级铝镁轻质材料产业创新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8.化工材料依托丰富的煤油气盐资源,陕西化工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陕西将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布局优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以陕煤集团、延长集团、榆能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煤制烯烃等重点行业为牵引,以秦创原、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支撑,以榆神、榆横等重点化工园区为承载,加快技术创新和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巩固甲醇、烯烃、烧碱等大宗化工产品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大力推进产业向下游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应用延伸,打造形成全国领先的千亿级化工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陕西省产业发展规划1.重点产业链群做优做强做大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2500亿元、1800亿 元、1000亿元和1000亿元,推动有色、冶金、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支持铜川铝产业、宝鸡钛产业、榆林镁铝产业、商洛钒产业延链强链,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7.5%。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陕西新能源汽车、光子、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技术研究积累深厚、产业发展优势突出。陕西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构建“1+N”产业创新集群工作体系,以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承载,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3.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聚力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10个重点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超算中心作用,深度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样板100个。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双千兆”网络部署和IPv6改造,力争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分享到: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