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光伏新技术:看好BC从1到10 - 发现报告

光伏新技术:看好BC从1到10

电气设备2025-07-05天风证券哪***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光伏新技术:看好BC从1到10

作者: 分析师孙潇雅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9分析师敖颖晨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5010001 1行业评级:上次评级: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摘要 1、BC量产功率较TOPCon高约30W,高功率可摊薄BOS成本,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TOPCon技术发展缓慢。但N型BC量产功率较TOPCon高1% abs,同版型组件功率高30W左右。虽然TOPCon未来仍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效率,但是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和改造成本。未来TOPCon进一步提效需要导入更多工艺和设备,单GW设备投资额、工艺复杂度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正面存在栅线遮挡,效率预计始终与TBC存在差距。因此BC或成为进一步提效的选择。在当前功率条件下,BC较TOPCon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对于分布式应用场景,以及海外BOS成本更高的地区,BC能提供更高价值。 2、BC规模化降本后一体化成本有望与TOPCon打平,不仅较TOPCon有超额盈利,且投资回收期短于TOPCon,有望成为扩产首选。1)当前BC处于从1到10放量阶段。BC在分布式市场优势明显,随着隆基、爱旭针对地面电站的BC产品推出,BC组件开始进入地面电站市场。2025年隆基、爱旭分别规划出货均在20GW以上,将形成规模化销售。2)规模化降本后,BC超额盈利将扩大。我们测算,当前BC一体化成本较TOPCon高5~6分/W,当前BC溢价10分/W水平以上,已经可以实现超额盈利,BC从1到10放量过程中,工艺磨合、供应链、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空间预计远大于TOPCon。且BC在导入贱金属替代银方面的降本空间也比TOPCon要大。因此未来BC较TOPCon的超额盈利将继续扩大。3)BC投资回收期更短,有望成为扩产首选。若假设BC合理溢价约5分/W,成本与TOPCon打平,BC投资回收期将短于TOPCon,有望成为企业扩产的首选。 摘要 3、BC壁垒较TOPCon更高,主要体现在专利、设备/工艺、资金等方面,预计超额盈利可维持更长时间。1)专利壁垒:BC电池专利主要由Maxeon(TCL中环控股)、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三家公司持有,尤其是Maxeon拥有BC电池的基础结构专利,且在主要光伏市场均有布局。BC专利相对集中,有望延缓行业间的核心技术扩散和拉长其他厂商掌握并量产BC技术的时间周期,有效构建技术壁垒。2)设备/工艺壁垒:BC较TOPCon增加了p型poly-Si沉积、激光图形化、清洗等工艺。p型poly-Si掺杂难度更高,激光需要定制化设备,p区浆料需要银浆厂商定制化开发。BC无无整线设备供应商,核心Know-How掌握在电池组件厂商手中,壁垒较TOPCOn更高。3)资金壁垒:BC单设备投资约2.28亿元,高于TOPCon的1.42亿元,扩产BC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当前光伏企业盈利承压,我们认为无论是企业经营,权益、债务融资,政府都无法支撑企业大规模扩产。 4、投资建议:当前,仅BC技术能满足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对电池、组件效率要求,以及领跑者计划效率要求。BC有望于2027、2028年成为行业主流,重点推荐BC产业链。1)率先量产BC的电池组件厂商,拥有先发优势,建议关注爱旭股份、隆基绿能;2)受益于BC扩产的设备厂商,新订单带来业绩、估值弹性,建议关注帝尔激光、重点推荐拉普拉斯(与机械组联合覆盖);3)关注辅材端的变化:多金属复合焊带帮助组件端降本,推荐宇邦新材;辅材端增量绝缘胶,重点关注广信材料。 5、风险提示:新电池技术迭代风险;BC降本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 BC高功率带来高溢价 ✓BC量产功率较TOPCon高30W左右✓高功率将有效摊薄BOS成本,当前BC较TOPCon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对于分布式场景及海外高BOS成本地区,BC较TOPCon的溢价更高 N型BC组件效率、功率较TOPCon进一步提升 N型BC组件量产效率较TOPCon高1% abs以上、同版型功率高30W左右。 ➢根据TaiyangNews2025年3月的量产光伏组件效率排名,爱旭股份、隆基绿能、Maxeon的N型BC组件效率分别高达24.2%、24.1%、24.1%。正泰新能、横店东磁、晶澳科技的TOPCon组件效率最高可达23.0%。 ➢从组件功率来看,爱旭股份Comet 2U组件(2382*1134版型)功率655W,隆基绿能Hi-Mo 9组件(2382*1134版型)功率650W。相比之下,正泰新能、横店东磁、晶澳科技同版型TOPCon组件功率620W;晶科能源同版型组件主流出货功率在620W~625W。 TOPCon进一步升级需增加额外设备、工艺,BC性价比或更高 LECO(激光辅助烧结)技术应用以后,TOPCon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普遍可以实现25%以上电池转换效率。但是TOPCon在2024年下半年以来技术进步明显放缓。TOPCon进一步提效需要叠加额外技术,增加工艺步骤,新增设备投入。 ➢晶科能源Tiger Neo 3.0产品导入0BB、MAX、HCP等技术。➢天合光能发布i-TOPConUltra技术,将应用全钝化接触、抑制光学寄生吸收、超细栅线等技术。➢晶澳科技DeepBlue5.0技术采用了超低氧硅片、超高开路电压电池、超高效组件等技术。➢通威股份TNC 2.0采用自主研发的0BB技术、钢网印刷、EPT边缘钝化、Poly Tech四大工艺。未来TOPCon进一步提效需要导入更多工艺和设备,单GW设备投资额、工艺复杂度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正面存在栅线遮挡,效率预计始终与TBC存在差距。 BC温度系数更低、衰减更低,发电量较TOPCon有优势 BC组件线性衰减更低、温度系数更低、弱光相应更优、抗阴影遮挡,发电能力较TOPCon有优势。 ➢BC组件拥有更低的功率衰减。BC组件首年/线性衰减为1%/0.35%,TOPCon组件首年/线性衰减为1%/0.4%。30年生命周期内BC组件比TOPCon组件的发电量提升比例可达0.78%。➢BC组件产品的温度系数表现出色,达到-0.26%/℃。相比之下,TOPCon组件的温度系数为-0.29/℃。当组件运行温度达到80℃时,BC组件比TOPCon组件的功率输出高1.7%以上。这意味着在炎热的夏季或高温地区,BC组件能保持更高效的能量转换。➢BC技术弱光响应能力更强,在晨昏时段、阴雨天气下仍能够有效工作。➢相比传统组件,采用新技术的BC光伏组件在阴影遮挡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功率输出,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背接触结构和优化的电池设计,使得组件在部分区域被遮挡时,未被遮挡的区域仍能高效工作,类似每片电池都具备“旁路二极管”的功能,从而降低了阴影遮挡对整体发电量的影响。综合弱光响应、抗阴影遮挡优势,电站在高峰时段多发电3%~5%,在分时电价机制下可显著提升单瓦收益。 BC组件相较当前TOPCon理论溢价在0.05~0.06元/W 当前同版型(2382*1134)BC组件较TOPCon组件功率高30W左右,单位面积的发电量更高,可有效摊薄光伏电站的运输、安装、线缆、支架、土地等与功率无关的BOS成本,构成高功率BC组件溢价的基础。 ➢2382*1134版型TOPCon、BC组件主流出货功率分别为625W、655W。2384*1303版型HJT组件量产主流功率可超730W,折算到2382*1134版型功率约635W。 ➢假设TOPCon、HJT、BC组件双面率分别80%、90%、70%。地面反射率为10%。 ➢参考CPIA公布的初始投资成本构成,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与功率无关的BOS成本(扣除组件、逆变器、一二次设备等功率相关成本)分别为1.53元/W、1.33元/W。 据此测算BC组件较当前TOPCon组件理论溢价,在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场景分别可达0.05元/W、0.06元/W。 海外高BOS成本地区,BC组件溢价更为明显 海外市场与功率无关的BOS成本更高,高功率带来的成本摊薄更明显,可以支撑BC组件更高溢价。以美国为例,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固定支架)、地面电站(跟踪支架)市场理论溢价分别为11.1、4.3、1.9、2.4¢/W。BC组件在海外户用市场理论溢价在2.2~5.5¢/W,海外地面电站市场理论溢价在0.7~2.0¢/W。 2 BC规模化降本后,盈利预计将高于TOPCon ✓BC开始向地面电站市场渗透,处于从1到10阶段✓规模化降本后,BC成本有望与TOPCon打平,或具备超额盈利✓BC投资回收期预计将短于TOPCon,有望成为电池组件厂商扩产首选 BC组件开始进入地面电站市场 随着HPBC 2.0等针对地面电站的BC产品推出,BC组件开始进入地面电站市场。 ➢2024年以来五大发电集团开展的组件集采中(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以来截至2025年2月尚未进行组件集采)均设置了BC标段。粤水电和蜀道清洁能源集团也都在组件集采中将BC产品纳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央国企招标采购BC组件规模在4.2~4.7GW。➢2025年2月7日,隆基绿能公告中标国内单体最大集中式BC项目,该项目是BC首次在与TOPCon、HJT技术的同台竞争中胜出,更加体现出BC的竞争优势。 BC组件2025年将形成规模化销售 隆基绿能2024年HPBC 1.0产品已经形成规模销售,预计2025年N型BC组件将开始放量。 ➢产能方面,隆基绿能2024年已经形成约40GW HPBC 1.0产能。规划2025年底,BC电池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 2.0产能约50GW)。2026年,国内产线全部切换为BC产能,HPBC 2.0产能达100GW。 ➢爱旭股份规划珠海、义乌、济南三大基地,具备100GW产能空间。2025年1月,公司济南一期10GW高效组件项目首块组件成功下线。 ➢从出货来看,2024年隆基绿能BC产品出货量超17GW。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BC组件出货占比将超过25%。爱旭股份预计2025年ABC组件出货20GW以上。 测算当前BC一体化成本较TOPCon高5~6分/W,现有溢价水平已可支持BC超额盈利 参考当前价格水平,BC一体化成本较TOPCon高5~6分/W,而BC较TOPCon溢价可达10分/W以上,BC较TOPCon已经有超额盈利。 ➢以当前主流2382*1134版型TOPCon、BC组件进行对比,TOPCon主流出货功率625W,BC主流出货功率655W。在130um 210R硅片0.93元/片,TOPCon电池非硅成本0.15元/W,BC电池非硅成本0.23元/W,TOPCon组件非硅成本0.34元/W假设下,TOPCon组件一体化成本0.59元/W,BC组件一体化成本0.64元/W。 ➢当前BC组件较TOPCon溢价可达10分/W以上,在当前成本、价格水平下,BC已经可以较TOPCon实现超额盈利,构成BC放量的经济性基础。一旦BC从1到10放量,工艺磨合、供应链、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空间有望大于TOPCon。且BC在导入贱金属替代银方面的降本空间也比TOPCon要大。因此未来BC较TOPCon的超额盈利有望继续扩大。 BC当前成本仍较高,但随着GW级量产实现,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当前BC成本较TOPCon仍然较高,但随着GW级量产后规模效应体现、效率进一步提升、技术工艺优化,BC成本有望快速下降。 ➢2024年爱旭股份ABC电池非硅成本0.23元/W,较TOPCon高出7~8分/W。组件端目前单块组件的面积成本比TOPCon略高一点。公司计划通过半片工艺、侧钝化、满屏技术等提高组件功率来降本,另外可通过工厂的各种节水节电措施、机台功能的升级与调整、产能最大化的设计等方式来降低非硅成本。未来随着产能的不断建设和销售量的不断扩大,预计将会达到满产满销,其他成本方面仍然有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