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银行角度看央行1季度货币报告:重信贷质量而非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角度看央行1季度货币报告:重信贷质量而非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金融2024-05-12戴志锋、邓美君、杨超伦中泰证券华***
银行角度看央行1季度货币报告:重信贷质量而非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银行角度看央行1季度货币报告: 重信贷质量而非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行业名称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 2024年5月12日 [Table_Main] 评级:增持( 维持 ) 分析师 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Email:daizf@zts.com.cn 分析师 邓美君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2 Email:dengmj@zts.com.cn 研究助理 杨超伦 Email:yangcl@zts.com.cn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42 行业总市值(百万元) 11,374,770 行业流通市值(百万元) 7,789,832 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简称 股价 (元) EPS PE PEG 评级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江苏银行 8.07 1.57 1.71 1.90 2.10 4.89 4.49 4.04 3.65 买入 农业银行 4.37 0.76 0.76 0.75 0.74 0.75 5.79 5.87 5.95 5.87 增持 招商银行 35.62 5.75 5.96 6.12 6.20 5.62 5.42 5.28 5.21 增持 宁波银行 24.40 3.75 4.05 4.38 4.73 6.11 5.66 5.24 4.85 增持 苏州银行 7.47 1.25 1.41 1.55 1.70 5.68 5.07 4.61 4.19 买入 备注:估值对应最新收盘价2024/05/10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核心观点: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积极配合,增加对通胀考量。利率政策方面,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市场缺乏安全资产,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地产方面,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 ◼ 1、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一是在专栏1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二是在专栏2重点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其实也是继续强调关注货币质效而非货币总量。三是新增 “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但同时分析物价低位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发力。 ◼ 2、利率政策:稳定负债成本;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1)资产端,新发利率不断下行,新发放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均创新低,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 (2)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效果来看,我们测算1Q24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环比下行4bp,但仍难弥补资产端下行缺口(6bp),预计在降息预期下,存款利率适时仍会下调。(3)国债收益率: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提到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引发机构对长期无风险资产的配置增多,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投资,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 ◼ 3、地产: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一是结合政治局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重新纳入政策视野,当前供过于求,预计后续更大层面的取消限购、房贷门槛和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以旧换新推广等相关政策都可以有所期待,以更大力度地平衡供需。二是政治局会议未提及“三大工程”,本次《报告》仍提到要加大“三大工程”资金保障,预计“三大工程”短期或以试点为主,但中期仍是“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组合拳之一。 ◼ 投资建议: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性、同时兼具高股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属性;投资面角度对银行股行情有强支撑,同时银行基本面稳健,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如果经济复苏预期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行业点评报告 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 ◼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行业点评报告 内容目录 一、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 - 4 - 1、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重质量不重数量 ............................... - 4 - 2、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继续强调关注质效而非总量 .................................. - 4 - 3、积极配合,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4 - 二、利率政策:稳定负债成本;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 5 - 1、资产端:新发利率不断下行,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 .................... - 6 - 2、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 - 6 - 3、国债收益率:资产荒延续,关注长端利率风险 .............................................. - 6 - 三、地产: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 ............................. - 8 - 四、银行投资建议 ............................................................................................... - 9 - 图表目录 图表 1:关于下阶段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表述 ............................................... - 5 - 图表 2:科技、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传统贷款增速(%) ............................... - 5 - 图表 3:关于下阶段利率政策的表述 .................................................................. - 6 - 图表 4:贷款利率变化跟踪(%) ...................................................................... - 7 - 图表 5:存款定期化趋势 .................................................................................... - 8 - 图表 6:关于下阶段地产政策的表述 .................................................................. - 9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行业点评报告 ◼ 事件:2024年5月12日,央行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 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 1、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重质量不重数量 ◼ 《报告》在专栏 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分区域看,各地区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也无必然联系,一些省份贷款增长较快,但未有效带动经济增长;还有一些省份以较低的信贷增长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实际是提升的。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 具体来看,专栏1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信贷与经济关系弱化的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债务驱动难以持续,重工业趋于饱和,信贷需求换档。二是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高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直接融资支持,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也会导致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趋弱。 2、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继续强调关注质效而非总量 ◼ 专栏2《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重点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其实也是继续强调关注货币质效而非货币总量。 ◼ 专栏2提到:一是贷款主要流向企业,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3月末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占66%和33%,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 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二是存款主要留于居民,且存款定期化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 2017 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三是继续提及直接融资正加快发展,随着柜台债和企业债等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也会下降。 3、积极配合,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 加强对通胀的考量。新增 “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与23年Q4货政报告的“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相比,对于物价的考虑表述显著增加,预计与此前相比,央行将对通胀的考虑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ootO2q5QfrNRwvoOQiv5s+LnZBp4+U2ULI2gcFnMTTz8iN6AWk7OJniw9mpbGeAI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行业点评报告 ◼ 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为主。央行同时明确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因此,虽然通胀考量加强,但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发力。 图表 1:关于下阶段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表述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2:科技、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传统贷款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二、 利率政策:稳定负债成本;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 涉及方向1Q24货币报告4Q23货币报告3Q23货币报告货币信贷量与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效支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