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大学]:CISS海外信息专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CISS海外信息专报

2024-01-15-清华大学肖***
CISS海外信息专报

CISS海外信息专报 (2024年1月2-3日) 1、《金融时报》:对2024年世界前景的预测 12月30日,《金融时报》发表对2024年世界前景的预测,涵盖英美大选、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多领域的问题。预测团队认为,即使特朗普能够解决选举资格难题,正常参加总统大选,多数人也将由于反对特朗普而把选票投给拜登,因此拜登将在大选中获得连任;而苏纳克所在的保守党内部分裂涣散,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率而在英国大选中落败。地缘政治方面,由于以色列政府和黎巴嫩真主党均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控制动荡局势,因此中东地区全面冲突将不会发生;俄乌冲突持续使得美欧援助问题陷入争议,因此拜登政府可能会通过在边境安全问题上让步换取共和党人支持,欧盟则会想方设法否决新的援乌计划;台海问题上,即便赖清德赢得岛内选举,也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政策立场,两岸不太可能爆发战事。对于经济发展,预测团队重点关注中日阿三国,认为技术进步以及政府的财政措施足以维持中国的GDP增长率在4%以上;日本央行明年将会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日元有望走强;阿根廷总统米莱所期望的阿根廷经济完全美元化在短期内也并不会实现。此外,预测团队也对可再 2 生能源,X(原Twitter)和OpenAI等科技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https://www.ft.com/content/7eef99e6-6bd5-4e84-85c1-ec77cc0671af 编译:何秉轩 2、东亚论坛:2023年美国经济政策对亚洲的影响宏观良性但微观不利 1月1日,东亚论坛网站发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加里·克莱德·赫夫鲍尔(Gary Clyde Hufbauer)撰写的评论文章《慢动作脱钩加大美国经济压力》。文章指出,2023年美国经济政策对亚洲的影响呈现宏观良性叠加微观不利的总体态势。第一,政治极化阻碍经济立法并威胁未来美国财政预算的可持续性。第二,通货膨胀放缓叠加经济“软着陆”预期上升或预示美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第三,高利率增加地区性银行危机再次发生的风险但同时极大吸引亚洲国家对美出口。第四,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产业政策加速美国制造业回流但威胁亚洲等地区盟伴的经济利益。第五,“慢动作脱钩”(slow motion decoupling)主导2023年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基调但在改善其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上成效有限。第六,拥有更高支持率的特朗普或将在2024年大选中占据优势, 3 进一步基于“美国优先”的政策将增加未来地缘政治经济风险。 https://www.eastasiaforum.org/2024/01/01/americas-rising-rates-and-neo-protectionism/ 编译:王一诺 3、《报业辛迪加》:欧洲对关键矿产的处理方式不当 12月29日,《报业辛迪加》官网刊登前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问题专家组成员索菲亚·皮克尔斯(Sophia Pickles)文章《欧洲对关键矿产的处理方式不当》。作者指出,目前欧盟将环保作为决策核心,因此欧洲不会成为提取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中心。但需注意的是,一些矿产大国可能利用关键矿产供应作为威胁,从而使欧洲陷入不利地位。为此,欧盟委员会致力于在2024年初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以加强自身矿物加工能力及与矿产资源丰富国家间的联系,同时确保欧盟的关键矿产供应战略。目前,欧盟已将关键原矿开采和提升加工国附加值的承诺纳入CRMA中,但没有任何文件明确附加值的衡量标准,这就会导致附加值缺乏实际意义,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此外,欧委会代表指出,矿产的附加值可以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并创收,但此举并未考虑到矿物加工的环境与社会成本。作者指出,如果矿物开采和加工影响了环境与健康,那么这所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毫无意义,这也是欧委会的考量。最后作 4 者指出,如果不进行改革,矿产加工为一些国家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会造成无法逆转的社会与环境成本。如果欧盟不超越狭隘的经济指标,那么其在该领域的投资只会延续当前基于化石燃料体系的错误,造成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并加剧脱碳鸿沟。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eu-critical-raw-materials-act-will-not-add-value-for-local-communities-by-sophia-pickles-2023-12 编译:马子涵 4、《外交事务》:以色列可能失去美国 12月29日,《外交事务》网站刊登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中东安全倡议高级研究员沙洛姆·利普纳(Shalom Lipner)所著文章《以色列可能会如何失去美国?》。文章指出,以色列消灭哈马斯的战略行动目标需要美国这一主要盟友的大力支持,但拜登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间关系复杂,时有分歧。这也使得内塔尼亚胡陷入尴尬境地,并时而遭到白宫的指责。实际上,美以合作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尽管出现过波折,但美国的安全、外交、经济、军事援助巩固了以色列在动荡地区的地位。但如今,以色列正面临来自美国内部和外部的挑战。美国年轻一代对以色列的好感度大大降低,拜登可能是最后一位亲以色列的美国总统。另外,以色列无法像其他中东国家那样通过与中国和俄罗斯 5 建立关系来规避风险,以色列只能依赖来自美国的援助。作者认为,以色列必须重新评估其外交策略,以确保国家长期安全。第一,以色列必须在加沙战争中谨慎行事,实现目标的同时减少附带伤害;第二,优先考虑国家安全,避免挪用关键资金,修复社会契约,以赢得国内外支持;第三,以色列领导层需明确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统一立场,并就加沙冲突结束后的系列问题与拜登政府展开建设性对话。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how-israel-could-lose-america 编译:李佳骏 5、《外交事务》:普京试图团结极右翼势力并分裂西方 1月2日,《外交事务》刊登《明镜周刊》的专栏作家米哈伊尔·齐加尔(Mikhail Zygar)的文章《俄罗斯的觉醒战争:普京试图团结极右翼势力并破坏西方》。文章首先指出,普京与美国右翼的相似之处并非巧合。普京和他的顾问们采纳了美国保守派煽动者的观点和言论,例如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主播。克里姆林宫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相信自己可以赢得华盛顿和其他地方民粹主义政客的支持。事实上,俄罗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欧保守派领导人都赞扬普京。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很乐意在乌克兰的未来问题上达成妥协。最后作者认为,对普京来说,极右翼政策和言论是建立国际支持的有效手段。他正在形成一种极右 6 翼国际阵营,这有助于他结交朋友,并破坏自由秩序。即使普京的愿景没有完全实现,“极右翼国际”也将有助于加强他的影响力,这可能会促使西方国家削弱制裁,或削减对基辅的支持。对于普京来说,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ussian-federation/russias-war-woke 编译:张瑞勇 6、ORF:印度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 12月27日,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研究员利迪亚·鲍威尔(Lydia Powell)、项目经理阿希列什·萨蒂(Akhilesh Sati)和助理经理维诺德·库马尔·托马尔(Vinod Kumar Tomar)在网站刊登了文章《夏季电力需求激增:印度能源转型面临挑战》。文章指出,夏季气温升高不仅增加了电力需求,还增加了碳排放,这对印度的能源转型构成了挑战。与2022年夏季相比,印度2023年夏季的发电量总体增长约为6.56%,其中煤炭发电占主要地位,约占4月至9月发电量的71%。夏季电力需求的激增意味着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发电会增加碳排放,给印度的能源转型带来了挑战。印度电力部长表示,印度目前无法选择逐步淘汰煤炭,在建的煤炭发电能力必须增加80吉瓦,才能满足未来激增的电力需求。他还强调了满负荷运行火力发电机,并大规模进口煤炭的重要性。此外,由于印度气温较高,导致电力需求骤增,制冷需 7 求约占全球电力需求的10%,越来越多的空调使用给印度电网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印度的配电公司需要采用需求响应机制来降低峰值需求,根据实时电力需求为家庭、行业和其他消费者提供优化选择,在需求高峰期平衡电网,同时分销公司也需要为这项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经济补偿。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summer-power-demand-surge 编译:刘楠 7、《外交事务》:巴以冲突危及美以联盟 12月29日,《外交事务》网站刊登了前以色列总理顾问、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沙洛姆·利普纳(Shalom Lipner)的评论文章《以色列是如何失去美国的》。文章指出,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既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但随着战事的持续,美以两国之间的分歧逐步加深,以急需采取措施维护美以同盟。第一,拜登政府与内塔尼亚胡政府积怨已久,内塔尼亚胡延迟祝贺拜登胜选、美不满以极右翼势力、双方在司法机制改革存在分歧等;第二,巴以冲突掩盖了美以分歧,双方关系稳步上升,美坚定支持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的行动,为以提供军事指导与军事援助、阻止联合国对以的制裁、要求他国谴责哈马斯;第三,美以关系存在裂痕,美对以的政策存在不满,当前局势下美国为“战术性人道主义暂停”进行游说,客观上为哈马斯提供了喘息机会,美反 8 对以色列空军轰炸及伤害加沙平民的行为,迫使以重新调整攻势,延长攻势的持续时间,使以士兵面临更大的危险。总体而言,以色列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使其获益良多,美助推以融入中东,美国的物质及政治支持对战时的以色列极为重要。基于此,作者认为,以色列应及时修复与美的关系,谨慎开展战役,处理好国内问题,在政府内部以及与拜登政府就加沙冲突后的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how-israel-could-lose-america 编译:勾贺 8、东亚论坛:中亚正在重塑其经济地位 12月27日,东亚论坛刊登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庞弗雷特(Richard Pomfret)撰写的评论文章《中亚正在重塑其经济地位》。文章指出,2023年,中亚五国通过年度峰会和对第三国采取统一行动,表达出制度化合作意愿及重塑其经济定位的决心。文章总结认为,第一,尽管面临俄乌冲突等外交压力,各次峰会仍强调贸易和经济合作。第二,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亚因替代俄罗斯成为新中间走廊而备受关注,其重心已转向东西方互联互通。第三,五国领导人通过“C5+1”形式与欧盟、中国和美国等多方举办峰会,以加强外交关系。第四,中亚国家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保持审慎,避免明确支持或反对俄罗斯,并受益于贸易路 9 线的调整。第五,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国家逐渐摆脱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南北联系趋于减弱,中亚经济发展趋于多元化。俄乌战争促使中亚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加强东西连接。文章预测,尽管南北联系依旧存在,但通过与中国、欧盟和土耳其的东西合作,中亚有望重新成为欧亚十字路口,并在未来可能重振与阿富汗、伊朗等南部国家的经济往来。 https://www.eastasiaforum.org/2023/12/27/central-asias-gradual-economic-repositioning/#more-2391948 编译:马莹芝 编译:勾贺、马莹芝、王一诺、李佳骏、何秉轩、马子涵、张瑞勇、刘楠 审核:文晶、姚锦祥、苏艳婷

你可能感兴趣

hot

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3年7月19-20日)

信息技术
清华大学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