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大学]:IPE中国光伏再构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IPE中国光伏再构想

电气设备2023-12-21清华大学心***
IPE中国光伏再构想

光伏点亮美丽星球 中国 "光伏+"再构想 —— 2030 行动: 每人一千瓦光伏 吴昌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IPE 高级顾问 何继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陈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沈苏南,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郭红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金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 阿联酋迪拜 2023 年 12 月 - 1 - 序言 中国已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清洁、绿色、低碳是现阶段能源转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值得国际社会进一步明确和关注的是,中国的能源转型的加速度更快、规模更大。 正如本报告所示,如果未来几年的发展势头保持不变,中国的清洁能源革命将与国际能源署的净零排放情景完全吻合。清华大学团队及其合作伙伴所引领的工作和所走过的历程已经生动体现了中国加速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规模化转型的渴望。 中国农村利用屋顶和庭院建设了大量每户10千瓦-30千瓦的光伏,大大推进了中国每人1千瓦光伏进程,有助于促使中国在光伏装机量2030年前达到14亿千瓦,同时实现碳排放达峰。 清华大学团队及其合作伙伴提出到 2030 年实现每人1千瓦光伏的行动倡议,其目的非常明确——以人均1千瓦光伏作为关键载体,在中国农村推行“全电化、绿电化、零碳化”三步走的零碳乡村建设路线,协同推进农村的供热能源转型、交通能源转型,以及农业现代化和低碳化。 他们提出的“光伏+高效电供热”的零碳供热方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村民零初装费模式,为中国广大北方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地区提供了一种零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这不仅能够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也促进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为公平转型提供了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方案。 热泵是高效电供热的代表,和燃煤供暖相比,它更便宜、方便、卫生、安全,便于管理。该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 "太阳能+热泵 "项目倡导大规模无碳供热,将覆盖中国北方 10 万户农村家庭。我很高兴见证了他们在许多县取得的进展。我向所有人,包括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强烈推荐这一项目。 试想一下——从十万户家庭开始,到一百万户家庭、一千万户家庭,甚至一亿户家庭,"中国行动 "正在 点亮 地球上光伏革命的火花。在此,我强烈呼吁所有 - 2 - 国家加入到每人1 千瓦光伏的竞赛中来。让我们一起,在 2030 年之前跨过加速转型的终点线。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副院长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 3 - “光伏点亮美丽星球”项目:中国行动 2016 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2035 年人均 1千瓦 光伏装机量 "试点计划,目的是打破僵局,推进中国农村清洁能源转型。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议程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通过对伙伴关系、融资和商业模式以及治理机制的综合创新设计,该试点计划为中国许多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见解和经验。 试点计划的一个主要成果是建立了一些可行的模式,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光伏安装规模,特别是在村、乡镇和区县范围。这些成功经验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经济、财政和社会方面都经过了测试、研究和调查,因此可以推广和复制。 根据案例,安装1千瓦光伏需要约5平方米(土地、水域或屋顶),前期投资约 2800元。安装完成后,根据安装地点和光照条件,每年可发电约800至2000 千瓦时,还可避免约456千克至1140千克的碳排放(中国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为 570 克/千瓦时)。 这些经验和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作以及到 2030 年将其转化为每人1 千瓦光伏的 "中国行动" 提供了重要参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最重要的定量基准和定性分析,以便我们计算和衡量项目影响,验证项目是否成功。 2023年,试点项目开启新阶段,引入了更多的牵头合作伙伴。目前,"中国行动" 在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取得了进展: 1. 光伏地图:将光伏革命的全球行动和成果可视化。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其环境大数据平台“蔚蓝地图”推出了以数据和证据为导向的全球光伏地图。光伏地图是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跟踪全球、国家/地区和地方各级光伏建设进展数据和案例,让每个人都能 "看到"、学习和受到启发,并加入行动联盟,加速能源转型。 2. 案例研究:通过全国各地的项目,介绍以 "光伏+"为基础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实地 - 4 - 案例调研,并将案例信息整理显示在光伏地图上。这些案例首先讲述了太阳能发电如何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故事;然后,梳理成功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加速规模化安装需要克服的障碍,以及,非常重要的是,分享在中国和全球支持加速规模化安装的模式和机制方面的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倡导、发现和推广 "光伏先锋",以激励社会各界的参与。 3. 责任保证:提高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我们特别关注企业ESG 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披露,同时也关注整个供应链。IPE 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正在部署一个报告和披露框架,以及一项推进可持续供应链的倡议,旨在确保在重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并确保能源转型方向与我们所期望的全球清洁能源革命和积极的解决方案保持一致。我们尤其关注中国领先企业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作用。 4. 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各部门和世界各地的力量和更多资源,推动全球行动,打破化石燃料的 "诅咒"。同时,我们促进负责任的金融和投资模式的创新,并希望动员可持续的资金流支持光伏革命加速推广。 在 COP28 大会上,我们将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合作伙伴一道,呼吁全球采取集体行动,实现这一坚定的共同目标。我们的口号是 "每人 1 千瓦光伏碳达峰,每人10 千瓦光伏碳中和"。我们坚信,正如我们的项目和本报告中的案例一样,中国在部署和清洁能源制造产业价值链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能够为加速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何继江 马军 吴昌华 清华大学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 - 5 - 重构叙事:通过行星边界的视角 人类在避免全球升温超过 1.5°C后的灾难性未来方面接二连三地失败,这给 COP28 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全球仅剩的 250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预算将支撑不了多久。按照目前的速度,它将在六到七年内耗尽。 不幸的是,第一份《全球盘点》证实,即使所有的国家发展计划都得到实施,世界仍将处于升温 3°C 的轨道上。以目前每年 500 亿吨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计算,我们每年的排放量与目标相差 200 亿吨。 但问题远比碳排放复杂得多。大气中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安全地容纳更多温室气体,同时,最新的 "行星边界 "健康检查显示,世界不能再失去更多原生态和野生物种,海洋则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大自然吸收了大约一半由人类产生的大气碳排放,例如海洋吸收了 90% 的热量和 25% 的碳排放,森林每年储存 156 亿吨二氧化碳,土壤含有 25000 亿吨碳,真菌每年捕获并储存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碳排放。 我们的危机在于,人类正在触及地球的天花板,面临破坏整个地球稳定的风险,从而影响地球上所有人类的宜居性。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知名地球系统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表示,进一步加剧危机的是,在调节地球状态的九个生物物理系统和过程中,有六个已经超越了边界水平,超出了对人类安全的运转空间。 在地球上的 16 个大型气候临界点中,有 4 个可能会在全球变暖 1.5 °C时越过临界点,这可能会引发加速变暖,使地球进一步远离我们的文明和现代世界所依赖的稳定状态。 2015 年各国通过的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人类和地球现在与未来的和平与繁荣描绘了一幅共同蓝图。然而,2023 年的中期报告却发出了严重预警。联合国秘书长警告道:"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承诺岌岌可危。"以下是一些突出的例子: - 6 - - 全世界有 6.7 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这使得全世界在 2015 年至 2030 年间仅能将贫困人口减少 30%。 - 据估计,2022 年全世界将有 9.2% 的人口面临长期饥饿,比 2019 年增加 1.22 亿。 - 2022 年,仍有 22 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饮用水,其中 7.03 亿人没有基本的供水服务。 -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 2030 年仍将有约 6.6 亿人用不上电。 - 对自然资源的日益依赖使地球走上了不可持续的道路,造成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重危机。 从科学角度而言,我们现在对土地、大气、海洋和所有生命如何相互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过程有了更多了解。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对食物、水、能源和健康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和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行动方面,我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应对紧迫问题所需的速度和规模。世界各国政府已承诺到 2030 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近一半,到 2050 年实现整个世界经济的净零排放;对于大自然而言,我们必须在 2030 年之前阻止物种进一步减少,让世界回到 "大自然+"的轨道上来;到 2030 年,我们需要实现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需要弥合的差距得到明确界定和阐述,世界已不再是渐进和线性变化的世界。正如罗克斯特伦博士经常说的,我们需要将线条向积极变化的方向弯曲,并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带来显著变化。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只有两个指导原则需要遵循——加速和扩大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而我们实现气候安全着陆的唯一机会就是采取统一的方法,同时回到所有行星边界——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土地和水的生物圈边界——的安全空间内。 - 7 - 重新设计变革:中国的气候再思考 放弃循序渐进的线性变革之路是一项艰巨而勇敢的任务。这种转折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必须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这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将创新、新技术、产业价值链、新商业模式、城市和乡村、交通和建筑、能源和食品以及整个社会的设计、管理和运营方式的结构性变革整合起来,并与可持续性、循环性、公平性和复原力等原则保持一致。创新、解决方案和投资必须与法规、政策和定价激励措施相结合,使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可行、可及、易于采用并惠及所有人。 在这个充满不信任、地缘政治动荡、经济动荡,维护透明度、真相和民主原则面临巨大挑战的世界中,中国已将能源转型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这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与合作。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当今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尽管中国已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在 2030 年前碳达峰,但何时达峰以及达到何种水平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另一方面,中国在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迈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步伐,不仅引领而且支持全球部署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到 2023 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的快速部署已达到 1.5°C 情景下的预测规模。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和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预测,如果每年新增的清洁发电能力保持在 2023 年的水平或进一步提高,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并且开始下降。 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中国的气候再思考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首先,中国采取了 "1+N "的战略路径,加速推动能源转型,以实现2030·2060 双碳目标。"1+N "战略路径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