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河]:银河:万达信息交流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银河:万达信息交流纪要

2016-10-21中国银河天***
银河:万达信息交流纪要

一.万达信息基本情况介绍:1.整体业务情况说明:公司之前对于智慧城市信息化都在政府各部委支持下进行的,智慧城市这一块主要是软件结构,收入财报中主要包括软件、集成、服务,软件和服务业务的增长都超过50%。万达信息总体是家软件公司,现在是云计算时代,公司也投资了2.38亿做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万达信息依赖政府在基础医疗的覆盖,即将完成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业务,由此可以为公司涉及的国家医改业务、分级诊疗业务、绿色通道服务业务以及新保险品种(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推出)奠定基础。目前公司三医联动业务收入占比30%左右,其余部分统称为智慧城市,包括四大板块内容。医疗方面包括临床医疗、公共卫生、药学;医院方面包括三甲医院与下级的医院,这些业务本公司都有涉及。万达信息还积极参加了国家医疗改革的工作,在从三甲医院到村级的沟通平台中万达占有50%的份额,能够覆盖4亿人口。在医保服务以及医保控费领域,万达覆盖了1.3-1.5亿人,是人社部认证的企业。2.新业务的说明:万达信息传统业务增长比较稳健,营收增长20%,利润增长15%。从公司去年推出4朵云的业务以来,大家也比较关心,现在说明一下具体的情况。公司去年对云业务研发投入2个亿资金,外部也有10个亿资金投入支持,今年公司主题就是加大投资。目前已经设立了自己的医疗卫生投资平台。除了已经投资的医疗云之外,公司还投资了四维医学,这是一家远程诊断公司,主要做包括心电、超声的方面,它的运营模式是做医疗服务。具体来讲,就是让病人能够在远程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并出具诊断报告,由此我们能够从街道医院对全民进行覆盖服务。上海目前已经完成全科医生分配,一个医生覆盖1万个居民,可以看出医生数目是偏少的,需要其他的辅助。我们会通过与上海政府签订的协议,用我们物联网的设备来帮助这些医生,由此我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服务吸引大家在基层看病。虽然上海并未提出首问诊不许在三甲医院,但这应该是未来的趋势。想要提高首问诊的能力,除了硬件建设以外,还需要医生的建设,我们通过帮助基层医生成长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3.公司涉及的前沿技术:银河的会议做的非常前沿,这对于医疗行业非常有意义。会议中提到的一些前沿的技术本公司也有涉及。我们开展的一项工作是使用新技术治疗专病的,举个例子我们在与医院合作研究使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所以在与三甲医院的合作研究治疗专病方面,我们是领先的。除了心血管与糖尿病之外,还有另外许多专病,这里不一一展开。医疗机器人方面,目前我们华东地区已经一些达芬奇机器人,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较大,所以覆盖率不高。对于Watson机器人万达信息目前也在与他们谈合作,我们的优势在于万达信息有比较广泛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与相关信息数据,而Watson机器人主要根据美国的病例做了知识结构框架,进入中国以来我们未观察到公司做了本土化应用,治疗方法与用药都是美国的模式照搬,只增加了翻译功能,这是一个缺点。翻译是否靠谱也是个问题,中国语言复杂,是否能做到准确翻译,如何使医疗机器人走进基层医疗仍需研究。我们认为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大数据与医疗机器人互补,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医疗机器人 学习能力、记录数据的能力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机器人医疗判断方面与适应中国国情方面仍然有待观察。总的来说,我们对于这次会议方面非常赞同。万达信息在做四朵云的过程中,也需要借鉴新的技术不断发展。二.提问环节:问:这两年国家比较重视医保控费,公司在医保控费领域的推进程度如何?答:2014年国家开始提出医保控费的概念,到现在相关文件出台了很多。我们的智慧医疗就是面向这个方面的,在投资这方面的时候需要翻越一些障碍,其中主要是政策性的问题。许多地方的政策推进速度存在风险,而政策变化风险会导致投资有风险。因为万达信息是依托政府信息化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对于政策方面非常敏感,这也是为何我们建议在医保控费过程中分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因,因为不完整的制度会被钻空子。医药云是这次资产重组的方向,它与现有国家政策非常匹配。医药云是在医保支付费用时使用的,比如我们在慢性病领域做延长处方网售网配,通过这样的手段第一可以方便老百姓,第二有医保控费控制的环节,第三还对公司的商业伙伴有推动作用。我们最终网售落地会是国家认可的持有C证的网络连锁药房,由此可以做到药物可追溯,在这方面万达信息的理念是会选择与门内有资质的企业合作,而非门外的资本野蛮人,因为我们认为未来公共卫生资源应该是公共的。以加拿大举例,加拿大每个社区都有公共医疗绿色通道,所以转诊大医院是非常方便的,但是还满足不了患者的话患者还可以选择私人医疗。同样万达信息也有做非公立的医疗资源,我们业务中公立占比70%,非公立占比30%。今年初我们在北京设立这个部门来服务于22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我们的目标是以商业保险带动非公立医疗,以社保带动公立医疗服务体系。非公医疗目前其中有许多莆田系医院,总体力量是比较弱小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没有诚信认证,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我们目前在做非公立医院诚信认证,通过这样保证非公立医院的收费方面要与公立支付层面平等。问:公司所做的控费系统在上海与宁波运行效果如何,主要覆盖哪里,收费情况如何?答:宁波控费实行了一年多,实际的控费效果是达不到45%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增长率得到控制,内在不合理问题得到解决。原先宁波医保资金每年增长约30%,现在观测一年大约是5%的增长。这说明我们的系统是有成效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保以城市为单位,这会造成各地政策非常大的差别,而我们做的平台不能一概而论适用于所有地方,这需要我们对每个地区作个性化的调整,服务费方面我们收费是根据当地使用规模与政府协商服务费。问:与东软相比,控费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哪点?答:我不了解东软有没有做控费模式,但医保结算、费用结算东软以前就在做。相比于万达信息,东软服务城市数量多,覆盖人口广,万达信息服务的城市数量上不如东软多。我们公司从08年走向全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主的战略,相比之下虽然没有东软做的那么广泛,但是在有购买力重点城市我们做的更好。在管理模式方面,万达信息相比之下管理的模式比较细腻。东软与我们差别在于,我们在做医药的系统方面更加精进。 问:新的保险推向市场,万达信息将如何收费?答:保险方面我们的模式主要是配合现有保险公司做工作,分享服务费,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保险公司需要我们的数据挖掘能力,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面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帮助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因为现在的报销流程要通过发票寄送,发票报销流程太慢。现在如果可以使用电子模式,将会降低寻找数据费用与流程从而加快流程。我认为未来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的,政府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网点,商业保险公司也希望与政府合作。随着老龄化进程,商业保险未来框架内会有新的品种出现,而我们会在新的方面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问:公司业务对于医疗全产业链都会涉及吗?答:会涉及的。因为我们主要为政府服务,而政府需要各个方面提供服务。随着时间推进,我们做的是全覆盖的服务,需要与行业内的翘楚互相合作,将会为保险与医药公司,以及38家三甲医院提供服务,从而把公共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随着政策细化落地,我们预计覆盖人群可达2600万,全上海产值估计可以到达30亿。问:万达全程健康股权是否有变化?答:目前没有发生变化,全程健康万达信息控股55%,目前主要承担健康云的运营,我们目前没有打算合并这家企业的少数股东股权。现在我们加大的投资一共是五个亿的资产,面对五家公司,一家大概一个亿左右,其中一家是四维,我之前介绍过,做的是远程医疗服务。还有一家是张江药谷,企业业务包括有房地产业务和中医药研发等,其中光房地产业务的价值就有3亿,由于国医馆业务不赔不赚,所以资产估价为0,因此我们认为这项收购是比较合算的。问:非医疗方面收购情况如何?答:这方面我们收购了四川浩特,这家公司现有的主要业务是平安城市业务和政府PPP业务。问:全程健康也是在摸索PPP业务吗?答:不是摸索,这方面我们是已经做了,医疗PPP方面是三年一期的政府服务采购,我们已经做了第二年了,这是公共服务购买。而我们的自营部会走中高端路线,大众可以选择成为健康云的VIP会员享受更好的服务。全程健康目前发展的很好,除了母公司的业务之外,它还承接了政府PPP的采购,另外开展了门诊部业务与护理站业务。未来会有社区护理的服务,这些属于全程健康的高端内容。问:公司涉及这些板块,您最看好哪一块业务?答:我最看好的是健康云的业务,这是我们一开始就做的,健康云不止是疾病治疗起始的概念,也包括愈后,比如术后康复也需要健康云,所以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是不断循环的,而且整体的医疗机构都可以覆盖。其次是医疗云,医疗云是做专业医疗服务的。有各类专病系统,包括慢性病的与前沿的内容,我们目前已经与专家讨论过术后康复,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等内容了。现在市场兼并收购想做的是医药云,医药我们针对处方药外配,这是我们在当前医药模式下的布局,保险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在商业保险这一块内容大家敬请期待。 问:如何提高公立医院效率,提高医生的收入水平?答:营改增和减税措施会对于医疗流通的环节造成比较大的改观,如此一来行业会有一些变化出现。但如何提高医生待遇,公立医院要做些什么,我们万达目前也在用IT的平台在帮助做,但这需要进一步政策的落地。医生提高收入是很正确的,如果公立医院不能提高,那么就应该在非公立医院提高。问:您对国内医改的看法是什么,对医改加速有什么感觉?答:用市场化方式来卖药,设立医药代表职业的是改革开放后外企最先开始的。现在做的改革就是不让企业用代理,这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手段。所以我们对医改将来的方向是看好的,但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医改加速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比如处方药外售问题,刚开始因为互联网的推动大家都认为不能由医院垄断,现在已经有文件规定医院卖药不能加价,所以医院是卖供货价,包括两票制、营改增也是要挤掉供货价里的水分,因为供货到医院价格已经很高了。不同药品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癌症药物,生产商就很少,只能集中国家的力量来控制药品价格,否则价格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医药价格问题是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国家目前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对医疗保险托底。药物研发成本很高,目前世界上也在寻求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问:您之前提到的处方药外配盈利模式是什么,盈利有多少,慢病管理平台与药企本身的客户管理平台区别是什么?答:对供应商处方药品介绍、导流服务的分润,具体要看不同药品,收入无法预测,公司这块业务刚开始,体量较小,与合作伙伴处于磨合期。与药企的平台区别在于:第一我们类似于政府管理的平台,中立无引导性。第二我们平台的人数多,客户在我们平台感受真实,因为我们的平台是非营销性质的。第三我们的支付配给社会保障,所以不需要再做药品商贸平台,是自然地产生需求推送给供应商,对我们来说,不一定会联合最强的企业,而是找到最适合当地老百姓的当地的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问:健康云是否已经有移动端?答:有,APP名称是上海健康云,这是我们为上海卫计委做的。在上海健康云里,每个人都会分配到自己的全科医生,未来我们会开通绿色通道的转诊服务,这样患者不用自己去医院办理转诊,因此我认为未来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耗源资源会用于自身医疗改革。问:保险方面医保数据不全面,不支持险种设计,医院HIS系统产生的数据相对更全面,它的数据是否更支持险种设计呢?答:每次挂号付费都会涉及到医保的支付,医保在各个环节都会参与的。从三甲医院来看,每家三甲医院都会有医保办公室,是因为所有的费用都会与医保核定有关。核定项目有标准的核定名称,ICD代码等。目前本身医院内部HIS系统信息也是残缺的,而这就是我们需要补充的部分。问:公司融资方面,是做了定向增发吗?答:我们不是用定增的方式融资,我们是资产重组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收购了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已经做了我们许多并购标的,以及未来运营方面的投资,比如张江药谷、四维医疗、四川健康等公司。我们的股东同意这个公司作为投资平台先收购这些标的,万达信息未来再收回来,另外我们将会用资产重组的配套募集资金加强